沪指突破3900点。十年之后,这个数字再度被激活。2025年10月9日,上证综指站上3931点,创下2015年8月以来新高。市场沸腾,朋友圈刷屏,仿佛牛市重归。但这一次,涨的不只是指数,更是预期。
这轮上涨并非无迹可寻。自2025年4月低点反弹超28%,年内涨幅逾16%,背后是政策、资金与产业趋势的共振。降准降息释放两万亿流动性,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家战略,AI、半导体、新能源等科技主线全面爆发。北向资金回流,居民存款加速入市,两融余额创十年新高——资金正跑步进场。
但数字背后,结构分化触目惊心。创业板指年内涨超50%,而七成个股未能跑赢指数。科创50市盈率突破80,寒武纪等龙头估值超400倍,市场对国产替代的期待已远超当前盈利现实。一边是科技股估值高企,一边是文旅、白酒等顺周期板块持续低迷。这不是普涨的牛市,而是一场由政策与资金驱动的结构性行情。
与2015年“杠杆牛”不同,当前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仅2.3%,远低于当年峰值。沪深300市盈率12.2倍,处于历史69%分位,整体估值尚在合理区间。真正变化在于资金结构:保险资金股票持仓一年激增近万亿,社保、养老金推进长周期考核,公募基金向权益倾斜。这些“压舱石”资金的入场,正将市场逻辑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配置。
然而,结构性高估的风险不容忽视。科创板估值已处历史极值,若业绩兑现不及预期,回调压力将迅速显现。更值得警惕的是,当“慢牛”预期成为共识,散户加速涌入、杠杆攀升、监管收紧,都可能成为泡沫破裂的导火索。历史从不重复,但常押韵。2015年的教训提醒我们: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狂欢,终将归于寂静。
真正的“慢牛”,不靠情绪点燃,而靠制度奠基。需要更严格的信披监管,遏制题材炒作;需要进一步扩大养老金、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更需要投资者理性认知风险,告别“一夜暴富”幻想。市场不缺钱,缺的是信心的锚。
3900点不是终点,而是检验“慢牛”成色的起点。走得慢,才能走得远。
深富策略-智慧优配最新消息官网-正规股票配资机构-如何选择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