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最近是不是感觉,好像没那么糟了?全球经济这艘大船,晃晃悠悠的,但好像没像大家担心的那样直接沉掉,甚至还有点要稳住的意思。就在不少人刚想松一口气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那位当家的,格奥尔基耶娃,直接站出来,兜头就是一盆冷水。
那是在华盛顿,一个叫米尔肯研究院的地方。她一开口,整个场子里的空气都感觉变重了。她说的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行,我知道你们觉得现在情况还行,是比我们想的最坏情况要好那么一丁点。但别高兴得太早。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健康的增长,更像是一个病人在硬撑着。我们经济的底子到底有多脆,说实话,根本就没碰到过真正的压力测试。而且,她还加了一句更让人心里发毛的话——有很清楚的迹象表明,真正的大麻烦,可能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你可别以为这是她在危言耸听,为了抢镜头。这其实都是有铺垫的。紧接着,IMF就要在华盛顿开年会,到时候会扔出一个最新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这就像是电影上映前的预告片,先给你透个底,定个调。按照他们一贯的套路,大会前放出这种谨慎到有点悲观的信号,意思就是:嘿,各位,别被眼前几个好看的数据给骗了,都给我把眼睛睁大点,那些看不见的风险,才是最要命的。
很多人一听到“稳定”这个词,心就放下了一半。但现在的“稳定”,恰恰是最需要警惕的。早在7月份,IMF就说过,2024年全球GDP的增长率估计也就3%,这速度可比2023年慢多了。现在最新的报告草案里,虽然嘴上还说着“稳定但乏善可陈”,可你要是掀开盖子看看内里,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现在最怕的就是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状态。有些国家的经济数据看着还不错,那是靠着短期的刺激政策,像打了强心针一样硬拉上来的。可那些真正能让经济长久跑下去的“内生动力”,比如创新、比如效率提升,却在一边不断地被消耗。这太容易让人麻痹了,政策制定者们忙着眼前的“维稳”,觉得只要数据好看就行,结果把那些早就该动刀子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一拖再拖。你知道的,小病不治,拖到最后就是大病,到时候想治都治不了了。
说白了,现在全球经济面对的,已经不是一两个孤立的问题了。它更像是一锅大杂烩,好几个难啃的骨头全搅和在一起,结果就是,不确定性成了新常态。你今天觉得这事解决了,明天又冒出个新麻烦。
你看啊,好几场巨大的变革正在把我们熟悉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第一个就是地缘政治这颗雷,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爆一下。今天这里能源运输的线路被堵了,明天那里又爆发了点冲突,直接就把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大宗商品市场和全球供应链给搅得一团糟。就拿欧洲的一些工厂来说,能源成本跟坐过山车似的,今天一个价明天一个价,生产计划都不知道该怎么排。在全球贸易本来就已经很疲软的大背景下,这简直就是伤口上撒盐。
然后是科技和人口。这两件事,就像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确实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你看2024年全球AI相关的投资涨了超过15%,这很厉害。但它也让贫富差距、技能差距变得更可怕了。一边是需要高技能人才的岗位,企业抢着要人,薪水开得老高;另一边,大量的低技能岗位在不断消失。很多发展中国家,因为技术上一步跟不上,结果就是步步跟不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被越拉越大。
还有人口老龄化,这事儿也不是新闻了,但它带来的冲击越来越真实。在日本、德国这些国家,劳动力短缺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制造业,你连工人都找不齐,还谈什么复苏?整个国家长期增长的底气,感觉都被抽掉了一截。
更别说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的烂摊子。极端天气现在哪是什么新闻,简直就是日常。在非洲、东南-亚的一些地方,可能一场洪水,或者一场干旱,就意味着粮食大规模减产,经济马上就跟着剧烈波动。与此同时,世界好像也越来越不爱“一起玩”了。过去大家还都认一个规则,在一个盘子里吃饭,现在呢,都在搞自己的小圈子,政策也变得越来越没谱。有些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动不动就搞贸易限制,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坑我、我坑你,大家一起在泥潭里打滚。
除了这些慢性的、结构性的麻烦,格奥尔基耶娃还特别点了三个名字,她说这三颗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必须立刻警惕。
第一个,就是关税。别以为贸易战的冲击已经过去了,它的“滞后效应”还远着呢。虽然美国的贸易加权关税税率从最高的23%降到了17.5%,听着是降了,但这个税率跟别的国家一比,还是高得吓人。企业的利润就这么被一点点挤压,怎么办?没办法,只能涨价,把成本甩给消费者。这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通胀反弹。更吓人的是什么?是连锁反应。本来要卖到美国的东西现在卖不进去了,只能掉头涌向其他市场,这已经让一些国家感到恐慌,开始琢磨着是不是自己也该把墙砌高一点。万一这触发了“第二轮关税上调”的多米诺骨牌,那麻烦可就真的大了。
第二个风险,是金融。现在金融市场看着一片繁荣,但这种繁荣底下,可能掩盖着实体经济的虚弱。格奥尔基耶娃说得非常直白:现在资产的估值,和实体经济的基本面,已经脱节得越来越厉害了。这就像吹泡泡,吹得越大,破的时候就越响。一旦这个估值泡沫破裂,金融环境突然收紧,你猜谁第一个倒霉?就是那些欠了一屁股外债、家里又没多少外汇储备的发展中国家。IMF的数据预测,到2029年,全球的公共债务规模将突破GDP的100%。你没听错,是100%。这意味着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大家头上都顶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连喘口气的空间都没有了。
第三个,则是通胀这个老朋友的“余温”还没散干净。这就让各国的央行们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政策这东西,现在必须“精准校准”,跟走钢丝一样。货币政策放得太早吧,怕通胀这头猛虎卷土重来;可要是收得太紧吧,又怕一不小心把经济增长这点小火苗给彻底掐灭了。同时,要推动那些真正有用的结构性改革,还得在效率和社会能不能接受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也最难。
说到底,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是凭空冒出来的,都是全球经济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赶在这个时间点,来了一次集中爆发。面对这种局面,躺平肯定是不行的。各国必须得守住贸易这个增长的核心引擎,别再各自为战了,得坐下来一起想办法。
还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吗?正是因为当时大家还能通过IMF这个平台,坐在一起,联手救助和刺激,才避免了整个体系的崩溃。要是现在,有些国家还只顾着算自己的小账,搞自我保护,那不仅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还会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分裂。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谁的日子都别想好过。
深富策略-智慧优配最新消息官网-正规股票配资机构-如何选择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