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搞不懂,这帮老人是为了啥?夏天烈日当空,38度的天,大家都想找个地方避避暑,图个凉快不是正常?偏偏这次遇到江西那家快餐店,老人们非得把空气调节空调霸占下来,然后不吃饭不点单,只是为了蹭凉,动不动还在店里躺着、脱鞋,好多顾客看了都恶心,直接走人。店家气得都快崩溃了,几乎全靠喇叭循环喊,要不然员工都没招架住。
我查资料看,吉安当局其实也知道这事。气温飙到38、9度,老人在空调房里躺着休息看来是合理的需求,但问题是这些老人聪明到极点,归根结底,就是那种“我不拿你钱,你就别挡我凉快”的心态。派人去劝说,也说了“已经处理了”,但天知道是真是假。前几天我看到一份行业报告,美的大、格力等品牌空调销售暴涨,消费升级背景下,便利、凉快的需求变成了“必需品”,可是用在这里就变成“不劳而获”。
你说难不难?难在这些老人一边嫌天气热,一边又不愿意去、社区、公共场所的免费避暑点。比如北京的中老年活动中心都真挺多的,空调、桌游、喝茶、图书,地方多但利用率不够,就这么浪费掉。可偏偏他们偏要占快餐店的空调席位,结果就变成了“占座抢位置”,把正常用餐的年轻人和大部分上班族都挡在门外。你要说,尊重老人就得理解,但大热天的,没人逼着他们非得在店里躺着,为什么不自己有点节制?给点公共资源,不就是应有之义吗。
而且说实话,我觉得这里面除了“占空调”的问题,根本还反映出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去年我查的,吉安市的数据显示,老龄化率已经突破了20%,逐步走向“老龄社会”。问题是资源没有跟上,老年人真正的休闲方式还没建立起来,老人们要嘛就是去市场晃悠,要嘛就在家蹭空调。现实是,公共的中老年活动场所在某些区域还很有限,很多老人没有地方可以好好休息,只能靠“借”商家的空调填补需求。
有人会说“公交打车、进商圈也要考虑下别人”,但问题是,商家怎么就成了“你们的临时避暑站”了?不是批评老人不懂体谅,只是觉得,有些事情,社会的责任不应只压在个人身上。再怎么热,难不成非得“蹭”才算合理?其实可以搞点实事——开设免费的老年人避暑点,甚至按户发点补贴,像是之前某些城市试点的那种“老年专用空调屋”,成本其实不高,但效果明显。
而且国家已经在推动“智慧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可偏偏在这事上,很多老人选择了“被动”,还是靠掠夺别人的空调资源,这就真成了资源浪费。你说,下一步是不是要把这帮老人组织起来,搞个“空调联盟”?
当然我也理解,老人们是真的热得难受,毕竟一辈子辛苦累积下来,应得点“低价避暑”权益。但偏偏就是这个“权益”变味了,变成了“我不用你多花钱,就能享受凉快”。这和咱们平时看到的“邻里互助”不同,变成了“占便宜的习惯”。
现在想想,部门如果真心帮忙,何不把那些空调旅游点、社区避暑中心做大做强?同时鼓励社会企业多建一些公共休闲区域,设个“老人专享时段”,让老人们既能享受凉快又不“占人便道”。但我知道,这只是在理想中。
你说,下一步该怎么走?这一堆闲人,究竟是“热得难受”还是“习惯成自然”?他们既热又不愿去公共场所,是不是该有人站出来给他们指个路?还是只能让商家和社会自己“忍一忍”,继续吃这份苦?真不晓得了,反正我看就是个“资源错配”的故事,不能一直靠旁边店铺的空调解燃眉之急,要不然,等下一次天一热,估计又要一批“蹭空调老”出来,再加个“救济金”给他们,也就都习惯了吧。
深富策略-智慧优配最新消息官网-正规股票配资机构-如何选择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